logo

News
detail
新闻详情
11.08行业资讯

世界脐带血日来啦!你读过这些科普书籍吗?

浏览次数:3108

分享

今年11月15日是第三个“世界脐带血日”,脐带血日的主题是“宣传教育是关键”。

脐带血是胎儿娩出、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,因科学家发现它富含造血干细胞,其医学价值被逐渐挖掘出来,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。

尽管脐带血的医学价值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,但世界上大多数的新生儿降生后,它仍被当作医疗废物扔掉。2017年“拯救脐带基金会”发起“世界脐带血日”时就表示,人们的意识缺失是导致脐带血资源流失的头号问题,要保护脐带血资源,对大众做好脐带血教育是关键。

20世纪90年代初,我国拉开了脐带血移植临床研究与实践的序幕。随着脐带血应用的普及,我国对脐带血的宣传教育工作也日益重视起来。

2017年5月26日,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,专业委员会特别设立了脐带血科普宣教学组,开展脐带血的科普宣传工作。与此同时,一些极具影响力的科普读物也让脐带血进入大众视野。


图片1


由中国科协牵头,中宣部、中组部、科技部、教育部等33家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办公室成员单位联合组织编写的《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》专章介绍了新兴的医学前沿技术—干细胞,并对脐带血进行了权威科普。截止目前,该读本已累计发行10.8万套(65万册),先后获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“优秀科普作品图书金奖”和科技部“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”。以下就是“干细胞到底有什么用”中对脐带血的记载:


图片2


当下,不少人为了给孩子未来健康留一份“保险”,在生下宝宝时就储存了脐带血。这是因为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,可用于治疗80多种疾病。

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,有“万用细胞”之称。干细胞的用途非常广泛,涉及医学的多个领域,在现实中应用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器官移植。

除了利用患者储存的脐带血干细胞外,科学家现在已经能够利用患者身体的普通细胞制造出干细胞,这被称为人造细胞。科学家期望以人造干细胞为“种子”,培育出人体的组织或器官。这样的培育周期短,而且移植到患者身上后,相当于复制了一个自己的器官。如果重要的人造器官未来能够进入临床应用,与移植他人的器官相比,移植自身细胞培育的器官不会出现较大的排异反应。

干细胞还有望代替出现病变或已坏死的细胞,激活人体自身的自愈功能,增加正常细胞的数量,提高细胞的活性,改善细胞的质量,防止和延缓细胞的病变,恢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,从而达到疾病康复、对抗衰老的目的。比如,用于干细胞疗法治疗肺气肿、肝炎、肾病、脑瘫等疾病。


图片3


无独有偶,最新版的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(人教版)第四章第四节“人体内物质的运输”中,“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研究”专栏赫然入目,向初中生科普造血干细胞知识,而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三大来源之一的脐带血则被专栏重点提及。

实际上,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(人教版)第一次印刷时就有提及脐带血,最新版则根据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成果,在原版基础上首次增添了自体脐带血的应用案例。这篇载于教材第55页的专栏写道:

5岁的男孩希希,不幸患上了神经母细胞瘤。这种肿瘤恶性度高,早期不易发现,进展快,容易转移。幸好,希希出生时,父母为他储存了脐带血。2010年7月,希希在医院接受了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。9月,希希在家人的陪伴下高兴地出院了。脐带血成了希希的“救命血”。

为什么脐带血能成为“救命血”呢?这是因为脐带血是随新生儿呱呱落地,从脐静脉中提取的血液,富含造血干细胞。利用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,可以治疗淋巴瘤、白血病、地中海贫血症等多种疾病。

然而,据2017年《大家健康》刊发了一项调查研究显示,近四成人完全不了解脐带血能治什么病,近五成人不知道我国设有脐带血库,因此我国脐带血的宣传教育工作还任重道远。为了让脐带血不在垃圾桶里哭泣,中国还需继续努力。